新闻中心

新书 |《文明的末梢:中国蒙学简史》:通俗讲解中国启蒙教育历程,立体呈现传统蒙学内涵

来源:广州出版社 作者:广州出版社发布时间:2023-11-22

什么是蒙学?估计很多人都答不上来。

 

蒙学是中国传统教育特有的词语。大致表示某个特定年龄段,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社会知识尚不丰富,思想不够完善,价值观没有形成,古代将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称为蒙童

 

蒙学是面向蒙童的教育活动,即启蒙教育。启蒙教育处于中国古代文明的末梢,是教育体系的基础。试看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:

 
 

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。日月盈昃,辰宿列张。

——南北朝《千字文》节选



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

——宋朝《人之初》节选


 

赵钱孙李,周吴郑王。冯陈褚卫,蒋沈韩杨。

——宋朝《百家姓》



人生百年,立于幼学。蒙学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,也是孩子启蒙启智的必修课。

 

 

 

 ——《文明的末梢:中国蒙学简史》

 

 

 

从《诗经》中的《子衿》开始,

了解中国启蒙教育

 


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,《诗经》中有一些诗歌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。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,《诗经》中有一篇诗歌与启蒙教育有关,就是《子衿》:


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纵我不往,子宁不嗣音?


青青子佩,悠悠我思。纵我不往,子宁不来?


挑兮达兮,在城阙兮。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!


在今天,这首诗大多解读为是一位女子想念她的心上人。但有另一种看法是,此诗虽写思念之情,但未必是恋爱关系。


根据《诗经》的研究著作《毛诗正义》记载,西汉时期毛亨、毛苌两人作的《诗诂训传》中认为,《子衿》的主题是刺学校废也,乱世则学校不修焉。这表明,当时学校的教育活动因国家混乱而停止的现象较为普遍。这是学校一词首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。

 
 

 
 

到了东汉时期,郑玄编写了《毛诗传笺》,继承了毛亨、毛苌两人的说法。郑玄提出郑国谓,言可以校正道艺。这表明,在当时的郑国,被称为,是一个可以纠正一个人道艺(学问和技能)的场所。


郑玄认为,《子衿》这首诗的内容描写的是:学子而俱在学校之中,己留彼去,故随而思之耳。因战乱或者其他原因,有的学生离开了学校,仍在学校坚持读书的学生或者老师想念已经离开的学生。


《子衿》这首诗可能产生于西周时期,也说明可能此前已有这样具有教育功能的机构了。

 

而《礼记·学记》中提到:古之教者,家有塾,党有庠,术有序,国有学。《学记》约形成于战国时期,是我国早期重要的教育文献,其提出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学校体系,包括”“”“,分别设立”“”“”“,其中,是指较小的婚姻关系范围。


《学记》认为,在这样的范围内设立的学校称为,这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,所以后代启蒙阶段的学校也常常称为,在其中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则称为塾师

 

孔子讲学图轴(局部)

 

在中国,成为启蒙阶段学校的名称,学校成为现代教育机构的名称,均是来源于《诗经》《学记》《孟子》等文献(及其古代研究者)的记载。

 
 

关于中国启蒙教育史,广州出版社新书《文明的末梢:中国蒙学简史》一书中提到,先秦时期我国可能已经有专门的启蒙教育机构,当时的启蒙教育思想是我国启蒙教育发展的起步阶段。

 

一本中国蒙学简史:

呈现传统教育文化思想内涵的精华

 

中国传统社会的蒙学发展既是中国文明传承发展的基础,也是促进中国古代社会进步、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如果想深入了解中国蒙学的演变和发展,不妨看看这本《文明的末梢:中国蒙学简史》。

 
 

图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发展历程,从最早的蒙学读物到明清时期的社学和义学,帮助读者更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变化。

 
 

 


作者王立刚在书中不仅介绍了不同时代的蒙学教育状况,还深入探讨了当时社会的经济、文化背景对蒙学教育的影响。他通过大量史实和文献资料,生动地描绘了古代蒙学教育的演变和脉络,展示了传统中国几千年的蒙学教育图景与发展。



书中还对蒙学教育的教师、学生及家长进行了深入的刻画。作者通过对他们的经济状况、求学动机、教育观念等方面的探讨,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古代蒙学教育的特点和困境。此外,书中还对私塾教师的教学理念、教育目标以及经济收入进行了分析,展现了当时教育市场的竞争和繁荣。

 


 

除了对蒙学教育的内部运作进行深入剖析,作者还从官方与民间扶持的动因出发,探讨了政府和社会对蒙学教育的支持和推动作用。为读者揭示了古代蒙学教育背后的社会力量和历史背景,让其更深入地了解蒙学教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,以此让从事启蒙教育研究的人以及每一位关心启蒙教育的读者,都能借助此书了解中国蒙学发展的历史过程。


全书32开本,精装封面,正文书页使用了80g纯质纸,色彩柔和不伤眼,图书简体横排,版式疏朗,非常适合阅读,兼具资料价值和收藏价值,可用于参考书或收藏


作者简介

 

王立刚,教育学博士,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讲师,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秘书长,主要研究中国教育史、传统文化教育与传统,出版专著数种,发表论文三十余篇。

 
 

目前图书已上线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当当、京东、广州出版社微店等线上平台和线下书店选择购买,也可点击阅读阅文选购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