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盛世修典|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首发系列活动开启

来源:南方日报、广州日报 作者:广州出版社发布时间:2019-11-11

308套表演程式、400多分钟视频、300多条辞条、661帧图片……

这是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五大卷之一“做打卷”所涵盖的内容。

如此丰富精美的图、文、音、像“四合一”的粤剧典籍和教科书,可以说前所未有。
 

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新闻发布会


 

11月10日上午,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、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,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编纂委员会、广东粤剧促进会及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承办的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首发系列活动在广州图书馆举行。

自2017年6月启动以来,经过全体编纂人员的努力,在编委会设置的全书五大卷中,“做打卷”已完成编纂并出版,其余四卷(唱念卷、锣鼓器乐卷、排场剧目卷、化妆服具卷)也将陆续出版。

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由广州出版社出版。
 

10年前,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”名录,正是粤港澳三地共同努力、联合申报的结果。今天,粤港澳大湾区粤剧界发扬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,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振兴粤剧的责任感,全情投入到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的编纂和摄制工作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。


 


 

 

收集、整理和记载珍贵的粤剧表演艺术史料和资源,是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大事。编纂人员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,对粤剧表演艺术进行追根溯源的发掘和梳理。丰富的内容展示形式,成为本书与过去有关粤剧的图书有所区别的最大亮点,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辞书、工具书、教科书。

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采用了融媒数字出版方式,读者通过扫描书本上的二维码,或是通过书本配套的U盘(或光盘),进入快捷菜单,就可以检索播放相应的示范音视频文件。


 

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主编倪惠英

 

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主编倪惠英介绍,通过现代科技,用最好的设备,运用4k拍摄,让粤剧表演精华更好呈现。同时,信息系统具备页码快捷搜索功能,读者可以根据所学需要,轻松筛选专业视频。结合云计算数据库管理平台,可进行纸电同步多媒体阅读。

 

在书中探寻传统绝技
 

名家现场表演粤曲合唱《花好月圆》

 

参加拍摄示范表演的,有多位七八十岁甚至九十多岁的老艺术家,他们毫无保留奉献自己掌握的绝技绝活;中年艺员在演练中学到了更多知识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;青年人加快了成长的步伐,逐步走向成熟。在参加排练和视频拍摄的人员中,还有不少国家一级演员和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,大家都是“一呼百应,义不容辞参与编撰”。

 

南拳传统手桥


 

在“做打卷”的编纂过程中,数百人参与示范和演练,前辈艺术家毫无保留言传身教,青年演员学习继承,“打五件”“挞烂台”等一些失传已久的粤剧传统绝技得以重现和弘扬。这些精彩的传统技艺,都可在本书中一窥究竟。
 

彭庆华、王燕飞表演粤剧南派武技

 

盛世修典,应运而生

 

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的出版,已引起全国戏曲界的高度关注,并获得众多专家学者的好评。中国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把这一文化工程誉为“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壮举”。
 

日月架

 

 

倪惠英表示,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扶持,良好的顶层设计为传统文化创造了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。这本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可以说是“盛世修典,应运而生”,也是粤港澳三地粤剧界在粤剧“申遗”十周年之际交出的一份成绩单。

粤港澳三地源出一脉,粤剧就是三地人共同的乡音。本书编撰过程得到了三地粤剧界的共同支持及参与,三地粤剧人积极参与,从各地来到广州,一起探讨。

在此过程中,“打五件”“挞烂台”等一些失传已久的粤剧传统绝技得以恢复。其中,老一辈粤剧艺术工作者们功不可没。这个过程最宝贵的就是重新挖掘整理了传统的表演程式。
 

 

做到“移步不换形”
 

把粤剧重新梳理,系统化、标准化、规范化。运用现代科技,图文音像的手段,固化下来。两年前,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》的编撰得到政府大力支持,项目一立项,就发动了粤剧界、出版、音像、科研机构等各行各业的支持。

“无规矩不成方圆。我们做这本大典,不是说后人只能照着来,不能变,而是学了基础后,再去变通与充实,做到‘移步不移形’。”倪惠英表示。
 

郭凤女现场演唱粤曲《荔枝颂》